節日:子供の日(こどものひ)
日期:5月5日(男孩的兒童節)
緣由:
又稱端午節。原來日本在設立兒童節之前,過的是端午の節句(たんごのせっく)。聽說是由中國傳入,也稱為菖蒲の節句(しょうぶのせっく)。主要是祈求無災無病。雖說字面上是「子供の日」(兒童節),但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「兒子節」才對。
後來演變:
到了武將崛起的鎌倉時代,日本開始崇尚武風。而因為菖蒲(しょうぶ)的發音和尚武(しょうぶ)一樣,菖浦葉子也和劍很像,因而稱為尚武の節句(しょうぶのせっく)。約在江戶時代開始,有男孩子的家庭,在這天家中都會掛上鯉魚旗(こいのぼり),祈求孩子能魚躍龍門,也會擺上頭盔、刀劍等兵器,祈求孩子能精武善戰。
鯉魚旗(こいのぼり)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20170601/2545369
鯉魚旗則由七色彩旗和紅黑兩色的「真鯉」、「緋鯉」組成。
紅色代表母親、黑色代表父親、青藍色代表男孩,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。
旗子會在蔚藍的天空里迎風飄動,表示鯉魚跳龍門之意。
兒童節,小朋友都做甚麼呢?
放風箏
風箏
圖片來源:https://read01.com/L8z4J6.html#.Ws2jHS5uaUk
放風箏習俗主要在日本關東以西至中部地方流行,這些地區的男嬰出生後,過的第一個端午節,父母都要放風箏祝福兒子健康幸福地成長。一些地區有較大型的端午放風箏活動,例如2014年5月5日,在日本神奈川縣相模川舉行的「大風箏祭」上,就放飛了一個約210平方米,重約950公斤的大風箏。
特色點心
粽子(ちまき)和柏餅(かしわもち)
粽子(ちまき)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toutiaoabc.com/index.php?act=view&nid=318519
日本端午節的食品主要有粽子(ちまき)和槲葉糕,關西地區多吃粽子,而槲葉糕則多見於關東地區。粽子在日本古代稱為「茅卷」,最初用茅葉包裹,呈圓錐形,後來又出現以菖蒲葉、竹葉、蘆葦葉等包裹的粽子。
柏餅(かしわもち):槲葉糕
圖片來源:https://read01.com/203GaK.html#.Ws2leC5uaUk
其它資訊:
日本的兒童節,分為3月2日的女兒節和5月5日屬於男孩的兒童節。「雛人形」和「鯉魚旗」就是兩個節日的代表性標誌。
文章來源:
https://luluant.tian.yam.com/posts/38012287
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20170601/2545369
https://read01.com/zh-tw/L8M6d8.html#.Ws2hwC5uaUk
https://www.nownews.com/news/20170601/2545369
https://read01.com/203GaK.html#.Ws2leC5uaUk
http://www.toutiaoabc.com/index.php?act=view&nid=318519
如有侵權 請訊息告知 我們會立即移除
全程 1 對 1 .隨處可學習 點我免費試讀
線上客服: hitutor@hitutor.com.tw Skype : hitutor 免費專線:0809-090566
亞洲語系:生活英文、華文、粵語、日文、韓文、越文、泰文、菲律賓語、印尼文
歐語與其他語系:法文、德文、義文、西文、葡文、俄文、波蘭文、阿拉伯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