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╱政治大學英文系教授 陳超明】
大考的英文考試,不管是哪種題型(字彙、閱讀、綜合或文意測驗等)都是要考對英文的理解能力。理解力有兩個基礎:一是字彙,二是閱讀力。很多人以為閱讀力是要先了解文法,與文法結合,其實文法是基礎,但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
看文章時,要看懂文句間的邏輯關係及對主題的熟悉度,才是關鍵。以高中生來說,文章中會有一些邏輯論述或上下文語意的理解等,因此字彙量、熟悉英文的表達方式以及對前後文的連貫性就非常重要。此外,要對某種情境的表達方式很熟悉,例如科普文章常用
"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"(根據研究)、"Researchers found that..." (研究者發現)或 "The
researchers believe that..."
,這些基本句型表達方式常出現在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的研究文章中,看到這類的句子就可以知道重點在後面(that所引導的句子)。
過去十年的大考文章,大約涵蓋十種情境文章:名人故事與軼聞、幽默故事與文學藝術、科學新知、城市風光與風土民情、社會新發現與議題、歷史與考古人類學、時尚、青少年心理與生活、生態與環保等。
文章類型包括定義、敘述、描寫及論辯等。熟悉文章,看多了就會。大量閱讀、熟悉各種情境的文章後,再看到相關文章就不會覺得很難,更有助文章理解。
從了解字彙、寫作的次序、遣詞用字、習慣的表達方式到句子的連貫等的閱讀方式,不只有助於了解文章,對克漏字、綜合測驗、文意測驗、篇章結構等都有幫助,現在考試都強調是完整的文章,即使是考字彙也要知道前後的邏輯關係。
要培養閱讀能力,就是要多看情境文章,要掌握文章如何表達及習慣性的用語,像人文的文章比較重視細節或文章的轉折等。像小說、故事中,通常會有些小細節,主角的喜怒哀樂、穿著打扮等。熟悉這些文章的表達方式,雖然有時會碰到不懂的單字,但是也可以透過文章的上下文,大致理解文意。
留言列表